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2024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全球报告》发布

  • 发布日期: 2024-11-11
  •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全球多项健康威胁创新高

    10月30日,《2024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全球报告》(以下简称“全球报告”)发布,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全球人群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持续干旱、致命热浪、毁灭性森林火灾、风暴和洪水,给全球人群的健康、生命和生计带来灾难性影响。

    全球报告显示,2023年,与没有气候变化的情况相比,人类前所未有地平均遭受比预期多50天的威胁健康的高温影响。全球65岁以上人群的热相关死亡人数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167%,创历史新高。同时,人们进行轻度户外运动(如步行或骑自行车)时,平均有1512个小时暴露于至少中等程度的热应激风险的高温环境中。不仅如此,气温升高还导致2023年全球潜在劳动时间损失达到创纪录的5120亿小时,比1990年至1999年的平均值增加了49%。

    今年全球报告引入了一项“夜间温度升高与睡眠时间损失”新指标。与1986年至2005年基线相比,由于夜间高温导致的睡眠时间损失在2019年至2023年间平均增加了5%,2023年达到了6%。与此同时,2023年极端高温事件导致人类情绪恶化的累积程度,比2006年至2022年的基线平均高出了53%,创历史新高。

    极端降水的增多则增加了洪水、传染病和水污染的风险。过去十年,与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全球61%的陆地出现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的情况。致命的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也有所提高。与1951年至1960年相比,过去十年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的风险上升46%,埃及伊蚊传播登革热的风险上升11%。2023年,80多个国家、地区登革热病例超500万例。

    缓解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减少化石燃料投资是关键。全球报告强调,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2022年高了1.1%,损害了全球数十亿人的健康。对此,全球报告指出,全球金融体系急需进行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将资源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经济转向零排放的未来。(于桐)

    气候健康风险攀升 我国积极应对显成效

    11月5日,《2024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以下简称“中国报告”)发布,追踪盘点了2023年气候变化对我国人群健康造成的威胁,以及我国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最新进展及其健康效应,并提供了针对性政策建议。该报告由设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柳叶刀倒计时亚洲区域中心领衔撰写,来自国内外28家机构的77位专家共同完成。

    气候变化的健康威胁近在眼前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正面临着来自热浪、干旱和野火等炎热干燥气候条件带来的健康威胁,且风险急剧攀升。2023年,在中国报告追踪的气候变化对健康和经济影响的9个指标中,有3个创历史新高。其中,高温热浪相关死亡的经济成本,相较于2017年增加了49%,热相关劳动生产力损失的经济成本,相较于2014年上升165%,干旱造成的人口暴露,相较于1986年至2005年平均水平上升了921%。此外,2023年全国热浪相关死亡人数、人均热浪暴露天数、高温户外运动时间的损失及野火暴露人口,均达到历史第二高。

    中国报告指出,气候健康影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前几年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2023年,内陆和北方地区的热浪相关死亡人数明显上涨。这样的特征将成为未来几年的总体趋势。同时,以往较为凉爽、适应能力相对较弱的省份,受影响更大。

    同时,中国报告还重点关注了复合灾害暴露对健康的影响。以复合热浪为例,白天热、晚上也热的天气致命风险,远高于仅白天热或仅晚上热,特别是对于脑梗、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特定疾病,影响更为严重。我国受到复合干热事件暴露的人数已超过9亿,总数相较于1986年的平均值增长了30余倍。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显成效,更多政策机遇涌现

    气候行动是缓解健康危机和改善健康公平的良药。从2017年起,我国将清洁取暖列为优先发展事项。截至2023年,超过2600万的农户家庭参与了清洁能源替代计划,北方的清洁采暖率已超过75%,在人均能耗增长75%的前提下,仍实现了煤炭使用比例的65%下降。这成功减少了1.5亿吨燃煤使用,PM2.5的数量也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的应对行动有所进步,更多的行动机遇正在涌现。中国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为20%,历史性超越火电,突破1114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超过50%,为实现可再生能源三倍的目标注入了强心针。

    不仅如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步成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在2023年已构建完成,并陆续出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2035》《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第二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应用试点等工作正在深化推进中。

    中国报告还指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健康风险预警服务更加多样化,覆盖人群也在逐年增加,且已在部分省份创新性地开展了花粉健康气象预警、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风险预警等特色服务。

    面对今后我国气候变化健康风险,中国报告提出在顶层设计上,加快建立国家级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部级协调机制;在地方上加强不同适应试点的协同和融合,加快实施区域碳排放总量控制;推动气候健康领域的投融资,削减化石燃料补贴,增加对基本减缓和适应技术的资金支持;发展低碳和韧性的医疗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气象服务,包括因人、因地、因病而异的精细化、多样化健康气象风险预警等。




上海市气象局官方网站  
主办:上海市气象局办公室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气象局
电话:021-54896000 邮政编码:200030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04897号   Copyright©1997-2019 
网站标识码:bm54090001 沪公安机关备案号310104020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