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聚焦冬小麦晚播——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策略

  • 发布日期: 2023-12-19
  • 编者按:

    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量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

    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颇深,调整原有的播种节奏,成为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策略。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小麦玉米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印发《2023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意见》,指出夏玉米适期晚收增粒重、冬小麦适期晚播育壮苗。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晚播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和加剧,怎样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晚播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小麦晚播已成普遍现象

    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小麦玉米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印发《2023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意见》,旨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升粮食产量。

    冬小麦为何要适期晚播?其实,晚播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甚至部分地区推广此类技术已长达十几年。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该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条件适宜。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合理吸收自然光热资源,是实现全苗、壮苗,夺取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适当的时机播种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播种过早,麦苗生长发育快,冬前长势过旺,不仅消耗过多的养分,而且分蘖积累糖分少,抗寒力弱,容易遭受冻害,还容易感染病害。播种过晚,由于温度低,幼苗细弱,出苗慢,分蘖少甚至无分蘖,发育推迟,成熟偏晚,也会造成减产。

    计算小麦适播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气象条件——积温(一段时间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当土壤墒情适宜时,小麦种子从播种到萌芽一般需要50℃的积温。在正常情况下,冬小麦形成壮苗所需冬前积温在550℃—600℃。按照常年积温计算,能达到这个积温的播种日期就是适播期。

    各地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和不同的小麦品种来确定小麦适播期。在传统种植中,北部冬麦区秋分播种为适期;黄淮冬麦区秋分至寒露初为适期。一般冬性品种可适当早播,半冬性、偏春性品种依次晚播。此外,还要考虑土壤质地、肥力等栽培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今年又是一个小麦“晚播年”。“今年冬小麦播种期整体上较常年推迟了5天左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常旭虹说。

    张得民是河南省濮阳县胡庄镇张寨村的冬小麦种植大户,以前他播种小麦比较早。2018年,冬小麦播下去后旺长,来年遭遇倒春寒,冻死了许多麦苗。“从2019年秋季开始,我的小麦适当晚播了!”天气的变化,使张得民转变了种植策略。

    张得民表示,当地冬小麦常规播种时间是10月10日前后,而今年他播种冬小麦的时间是10月21日至11月15日。从这几年晚播种植的经验来看,适当晚播的小麦可以规避一些病害,产量比较高;同时,上茬种植的玉米也晚收20天,单产也能提高许多。

    河南省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工作人员在试验田里播种冬小麦。图/文 王彦娜

    类似的故事正在我国的小麦田里频繁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高温、洪涝灾害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亦造成冲击。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晚播已成气候。

    赵金城的小麦晚播源于一次“半亩韭菜的意外”。赵金城是山东省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种粮大户。2015年秋季,赵金城在自己的小麦地里种了半亩韭菜,待韭菜收完一茬后,这半亩地晚于往常播期十七八天才播种了小麦。没想到这晚播的半亩冬小麦生长竟然很好,没有病害,千粒重也明显增加了。

    “从那以后,我的冬小麦就一直晚播。病害明显减少,像茎基腐病、纹枯病基本没有了。”赵金城说,伴随着冬小麦的晚播,他的玉米也比常规收获时间晚。生长后期,玉米多灌浆一天,亩产就能增加10斤左右。

    把关注的目光拉向更远,会发现晚播早已成为大范围的实践。

    河南省禹州市气象局局长王振领介绍,该市冬小麦晚播是从2006年开始的,当地传统冬小麦播种是在10月7日之后,晚播会推迟到11月20日,甚至11月底。在整个河南,冬小麦平均播期约每10年推迟1.8天,在河北,这个数字是2.6天。

    在山东,小麦晚播已经推行了十几个年头。山东省气候中心主任、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薛晓萍介绍,该省于2007年提出小麦适期晚播。以往该省传统的播种时间是每年9月下旬初期,目前已经推迟至10月8日前后,较传统播期推迟15天左右。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秋季气温呈升高态势,按照传统的播种时间,冬前旺苗风险越来越大,冬小麦适当晚播既可以避免冬前旺苗,又可以延长前茬作物生长期,使玉米、水稻等作物适当晚收,产量增加。

    如今,冬小麦晚播已成常态,这其中有客观因素促成,也有农技推广等人为因素的加持。需要注意的是,小麦播期的影响因素很多,适当的晚播是适应气候变化而提出的应急措施,为了晚播而晚播,同样不可取。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在调查小麦苗情。 图/文 郝蓬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冬小麦晚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记者采访了多位农业、气象专家,多方面解读造成小麦晚播的原因。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数据,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气温已经明显上升,这种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持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2023年秋季(9至11月),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最暖秋季。气候变化趋势使得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环境发生变化,其播种时间也相应发生改变。

    “小麦晚播的主要气象学原理是冬前的热量条件是否能够保证小麦安全越冬。”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成林介绍,小麦从播种到出苗所需积温是120℃左右,播种至入冬前,需要积温550℃至650℃。低于400℃很可能会长不成壮苗,但高于700℃会生长过旺。随着气候变暖,冬前热量也相应增加。例如,河南省2000年至2022年冬前平均气温每10年增加0.36℃,冬前平均积温每10年增加26.2℃。

    常旭虹介绍,2000年前后,按照传统适播期播种的小麦常出现旺长或假旺长现象。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初,我国北方冬小麦越冬前平均积温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同期增加约100℃。“因此,我们建议结合天气预报,小麦播种可在传统适播期范围基础上适当推迟5至7天。”他表示。

    冬小麦适期晚播是趋利避害、合理分配农业生产水热资源的必然要求。适时晚播也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前序作物(如夏玉米)的生产潜力,进而提高产量。

    此外,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也会导致冬小麦“被动”晚播。

    2021年,受历史罕见秋汛影响,我国北方冬小麦被迫晚播。河南省濮阳县气象局局长郝同伟表示,2021年经历了数次暴雨影响,濮阳县小麦田间持续积水或墒情过饱和,导致冬小麦晚播。山东省齐河县气象局局长胡东也表示,2021年9月下旬,齐河县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夏玉米收获缓慢,农田土壤过湿,冬小麦不能适期播种,造成晚播。所幸2021年冬季到次年春季整体气温偏高1℃至2℃,有效弥补了因过晚播种造成的冬前积温不足,促进了小麦生长。同时,降雨使得农田墒情良好,加上冬春季没有严重的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发生,也减少了小麦产量的逆境损失。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机械的普及,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冬小麦的播种期也需要适应机械化耕作的需求。

    “之前都是家家户户自己种地,现在农村人出去打工,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韩丽娟说,机械化耕作要求环节统一,以便于机械收割和管理。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现代农业中普遍采用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的模式,这就对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机械化耕作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为了达到目的,冬小麦主产区通常采用轮作的种植方式,如玉米、小麦交替种植。这类方式要求冬小麦的播种期与其他作物相配合,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资源。因此,为适应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需要,冬小麦播期会根据实际情况而适时推迟。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应进一步研究全球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探索机械化耕作模式下的冬小麦种植良策,以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江苏省沭阳县冬小麦播种现场 图/文 陈昕

    助力小麦科学适期播种 气象部门在行动

    在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与灾害性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小麦生产面临着许多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气象为农服务,无疑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根据气象局的指导,今年10月8日开始播种小麦。”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种粮大户郭保芹说,今年受暴雨灾害影响,秋汛延长,土壤湿度大,小麦播种时间普遍推迟。峰峰矿区气象局局长陈红光说,今年秋季,该局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走进田间调研农户需求,制作秋收秋种农业气象服务材料,指导农户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农事活动,特别是确定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机。

    在河南,每年秋收秋种秋管期间,省气象局印发《河南省气象局秋收秋种气象服务方案》,根据天气形势调整业务服务流程,保障小麦顺利播种。今年从9月初开始,省气象部门便组织业务人员滚动分析“三秋”期间天气形势,制作小麦适播期预报产品,根据中长期气候趋势预测,通过小麦形成冬前壮苗的积温指标反推不同地区小麦最适播种期,为合理安排冬小麦播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2004年以来,山东省积极推行夏玉米晚收、小麦晚播技术。秋收秋种期间,省气象部门综合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地面气象观测等资料,开展了从耕种到收获、晾晒的伴随式农业气象服务。每年9月初,省气候中心制作冬小麦适宜始播期预报,指导广大种植户根据当年气候背景科学选择播种期,为来年实现粮食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濮阳市清丰县固城镇高标准农田区冬小麦播种现场。王长江 摄影

    “气象预报是极为重要的,不仅对小麦生产,对整个农业生产及社会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常旭虹表示。

    加强气象为农服务,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气候变化与极端灾害天气的研究,不断提升农业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以科学的气象预测,帮助小麦尽可能在最恰当的时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张继波、董航宇、徐敏、周爱春、马洵、顾谦、陈晓颖、郝蓬、冀春燕、王彦娜、李汉浸、马昕、高阳、徐莎莎、陈志立、钱大江、高剑波、高阳、张旭光、李秀梅、李小凯、赵春芳对本文有贡献)



  • [打印本页][字号   ][关闭]

上海市气象局官方网站  
主办:上海市气象局办公室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气象局
电话:021-54896000 邮政编码:200030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04897号   Copyright©1997-2019 
网站标识码:bm54090001 沪公安机关备案号310104020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