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探路先锋” 奋笔绘就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景图”
东方潮阔,群星闪耀,这里是上海。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对上海气象部门“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但我们将尽百分百的努力”的“两个百分百”工作理念表示赞赏。
2019年,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既高度肯定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又指明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上海气象部门积极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不断描摹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实景图”,以“正确之为”回应“时代之问”。
数字底座是上海迈向数字之都的“新基建”。以此为契机,气象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发展底线。
聚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上海市气象局与市大数据中心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大气赋能数字孪生城市工作,打造暴雨内涝、店招风险、健康气象和风险普查4类智能应用场景,并面向住建部门推出“头顶上的气象风险”一张图专项产品,为评估应对大风带来的高空作业安全风险提供科学支撑。
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方向、是目标。气象事业何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2024年初,上海市气象局锚定数值预报、强对流、台风和专业气象服务四大赛道,汇聚科技创新力量。
——业务强基增实效。市气象局开展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系统业务试运行,分辨率提高1公里;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共建“气象卫星研发与应用中试实验室”;牵头开展长三角区域天气雷达集中运行保障和技术研发试点工作。此外,长三角三省一市气象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专业气象服务工具箱目录》,打造区域气象专业服务“工具箱”。
——趋利避害促提升。市气象局联合市防汛指挥部建立强降水“31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即提前3天向市委、市政府发布强降水过程提示,提前1天以上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提前6小时明确降水时段,提前3小时发布预警信号,提前1小时启动临灾预警机制),高度耦合气象预报预警与城市应急响应;成立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大陈)外场科学试验基地,推进台风观测科学试验、台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完成长三角台风巨灾模型本地部署,并基于“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台风专屏”实现灾害评估。
——航空航海克难关。市气象局牵头开展航空高影响天气自动识别和精细化预报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基于双偏振雷达致灾因子特征量的对流大风自动识别算法模型,开发上海及周边地区短临精细化客观预报定量降水融合产品。锚定自然结冰试飞难题,建立了面向试飞场景的飞机结冰潜势算法。此外,市气象局组建的航空航海气象保障关键技术团队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强化航空航海科技攻关,集中力量抢占气象科技创新制高点。
面向深蓝海域,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扬帆起航,航运气象预报为其保驾护航;面向蔚蓝天际,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交付,突破技术壁垒的试飞气象保障技术提供坚实支撑。
“大国重器”的诞生,彰显上海气象部门独特的“内圣外王”发展之道,将良好发展“外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阶为发展“胜势”。这种以外促内、内外协调发展的模式支撑上海气象在推动社会服务现代化、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供给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气象经济再结硕果——市气象局联合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探索“气象×金融”协同联动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6年)》,部署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发展银行业气象服务、推进天气衍生品金融应用和“气象数据×金融”科技创新4方面11项任务。中国气象局气象经济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正式成立,加快推进新技术在气象业务和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上线气象专版,上海年度辐射分析报告、南美白对虾气象指数保险模型、上海气象博物馆沉浸式气象科普五日营技术服务等项目相继实现交易。
为民服务暖人心——市气象局上线“随申”气象台,提供基于位置的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联合疾控部门研制全市高温中暑风险地图,每日发布中暑风险等级预报,并依托陆家嘴中心区城运平台锁定“用户画像”,实现健康气象精准到户;携手静安区城运中心试点应用“落叶指数模型”,提供落叶清扫指数和落叶景观指数,助力相关部门精准调度环卫清扫力量、确定清扫频次。浦东新区气象局打造沉浸式气象观光旅游攻略包,涵盖朝晚霞观赏指数及最佳观景点、高楼观云海及望远适宜指数。
奋楫争先竞风流,通江达海向未来,上海气象部门将一以贯之当好“先行者”,勇立中国式现代化气象场景“潮头”。
智慧气象闯新路 激活城市治理新引擎
潮起东方,智领浦江。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气象服务也向着更加精细化、智慧化、数字化方向迈进,为城市治理提供决策支撑。
如果说超大城市的防汛救灾工作是一曲交响乐,那么气象预警就是“节拍器”,为相关部门及一线工作人员部署防汛工作提供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留足提前量。
6月,上海市气象局与市防汛指挥部联合印发《本市强降水“31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规范(试行)》,明确气象服务时间节点,强化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推动城市治理与气象服务深度融合。
6月9日,上海入梅首日,一场暴雨雷电的考验如期而至。面对“暴力梅”的挑战,上海气象部门强化强降水“31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织密防汛“安全网”。
在降水过程中,市气象局提前3天向市委、市政府发布强降水过程提示;提前1天发布《重要气象信息市领导专报》,对可能引发的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及其对城市运行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提前6小时明确指出降水时段;提前3小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和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提前1小时通报未来1小时内强降水落区、小时雨强极值和易涝点风险。
而零时差完成这一系列预警动作,离不开“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和“气象插件”。目前,“气象插件”已接入城市运行管理的三级平台和五级应用,可实现同时为33家城市运行管理单位提供无缝对接的气象服务信息,为交通运输、农业、食品、卫健、仓储、建筑等行业开展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
气象预警全面融入各级党委、政府指挥决策,“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气象插件”正是连接气象部门与各决策部门的桥梁。
自2019年起,依托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以及上海气象数字化转型,上海市气象局持续推动气象服务智能化转型。“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作为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的核心基础组成,推动天气预报服务提档升级,实现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将被动防范转化为主动预防。
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上海气象部门将气象大数据与交通、网格、热线等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共融互通,研发包括网格事件气象预估、建筑工地气象风险预防、轨道和公路交通气象影响预测、市民健康事件气象风险预测在内的十余个气象服务场景,并以“气象插件”的形式,实现各服务应用场景在城市运行管理部门即插即用,以全面、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展现气象信息。
今年,智慧气象服务全面升级。上海市气象局联合市大数据中心加快推进“一张图”气象服务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两部门基于上海市“一张图”数字底座,以气象因子影响为切入口,聚焦“一江两岸”核心区,融合多源数据打造暴雨内涝、店招风险、健康气象和风险普查等四类智能应用场景,实现风险提示和部门处置闭环,已于今年汛期投入业务运行。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上海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门户。
近年来,上海气象部门积极投身于国际合作的浪潮中,积极参与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各项活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构建紧密合作网络,为全球气象事业贡献“上海力量”。
全球科技日益融合,上海气象部门始终坚持深化多边与双边科研合作,推动全球科研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天气气候挑战。
上海气象部门承担包括多灾种早期预警、城市天气和气候服务在内的WMO7个国际示范项目。其中,在登陆台风预报示范项目中,累计发表有关台风观测、分析和预报方面论文90余篇,共享台风数据集10余套、台风预报新技术14项。
在国内,上海气象部门获得行业专项和国家级重点课题资助,引进并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台风预报技术,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中;在国际上,上海确立亚太区域内台风预报检验的主导地位,深化与香港天文台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合作,共同推进多节点分布式台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升我国在台风数据管理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聚焦双边合作,上海气象部门与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科研合作网络。围绕数值模拟和资料同化、气候变化、热带气旋等领域,共同探索研究。
上海亚太台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全球唯一的国际性台风联合科研专业机构,在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上海成为世界级台风科学研究高地。
锚定人才队伍建设,中心聘请国际著名台风研究专家、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陈仲良为科学主任并组建科学团队。此后,来自英、日、澳、泰等多国的科学家纷纷前来开展国际协同研究和交流。
今年1月,该中心成功举办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后面向全球发布《上海国际台风联合研究基金2024年项目指南》,邀请台风委员会各成员及全球科学家协同研发。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陆续到岗,开展联合攻关研究。
聚焦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联合韩国、日本、菲律宾以及我国港澳地区相关机构申报的“亚太区域台风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项目获批,成为中心成立以来台风委员会批准的首个亚太国际合作项目。
当前,中心正聚焦《国际大科学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施国际台风观测科学、台风智能模拟器研发和多学科交叉台风早期预警技术研究计划,推动国际台风科技交流和人才培训平台建设。
6月,在WMO举办的“会员对全民早期预警倡议贡献”边会上,上海市气象局专家介绍“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研发进展,展示上海在多灾种预警服务上的创新与实践。
早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由上海市气象局牵头建设的“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首次亮相,将上海、长三角地区和全国气象部门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成果和经验做法转化成对外推广的中国方案,面向全球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城市管理者和气象部门提供支撑服务。
“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集成支撑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传播和应急响应“四大支柱”的制度工具、算法模型工具、业务系统工具和经验案例等,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即装即用服务、订制式服务等,降低专业操作难度和二次开发学习成本。此外,还能够根据城市防灾减灾共性问题提供基于天气、场景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当前,上海正积极筹备建设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卓越中心,未来将逐步与有应用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提供“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应用服务,推动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丁昕彤 朱晔)
上海市气象局官方网站 |
主办:上海市气象局办公室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气象局 电话:021-54896000 邮政编码:200030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04897号 Copyright©1997-2019 网站标识码:bm54090001 沪公安机关备案号310104020048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