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上海:激活洋山港区“生产力” 气象信息精准赋能实体经济

  • 发布日期: 2023-05-31
  • 车行驶过32.5公里长的东海大桥,世界上最大的海岛型人工深水港——洋山深水港出现在眼前,高耸如林的巨型龙门吊腾挪有序抓箱,形态各异的无人集装卡车来回精准运输,一派繁忙的景象。

    5月18日,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第三版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中,洋山港的运营效率居全球首位。作为全球集疏运中心,洋山港正成为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逐渐在全球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安全和高效始终被视为港口发展的生命线。在不平凡的2022年,洋山港经历了疫情、高温、台风、寒潮等一系列考验,如何在安全和高效之间取得最大公约数,上海气象部门以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给出答案。

    找准进港“天气窗口” 保障申城能源供应

    去年3月,上海按下“暂停键”,疫情形势对民生物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际航运重要枢纽的洋山深水港没有停止作业,进出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日均约24艘次,国内支线集装箱船舶日均约36艘次。

    29日清晨,“申海”轮顺利开进洋山港,此次进港卸货6.4万吨、液化天然气14.1万立方米。至此,洋山液化天然气码头的储备量接近60万立方米,按照当时单日消耗量算,能满足30天的上海市天然气供给,在疫情防控特殊形势下保障了城市能源供应充足。

    然而正值江南乍暖还寒、天气多变之际,洋山港受风力影响较大,2次出现10级以上阵风,让船舶安全进出港的时间窗口“捉襟见肘”,这样宝贵的“天气窗口”来之不易。

    3月23日,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发布了海洋气象灾害性天气预通报,3月24日至26日长江口区和上海沿岸海区将有一次大风过程。彼时,洋山港海事局正在协同各方寻找时间窗口让液化天然气船“申海”轮进港。

    第二天,海洋台接到了洋山海事应急指挥中心的气象服务需求,值班人员闻讯而动,通过仔细分析比对洋山港区的天气实况以及卫星、雷达、数值预报等各项资料信息,迅速得出判断——24日夜里-26日白天长江口区和上海沿岸海区有一次8-10级东南大风转西北大风过程。对此,海洋台再次发布海洋气象灾害性天气预通报,详细提供了不同时段的风力情况,并建议船舶在此次大风天气过程后进港。

    24日夜里,港区风力逐渐增大,普遍出现了10级风。29日早晨, “申海”轮安全靠泊洋山码头,为城市能源物资供给充足吃下一颗“定心丸”。

    精细服务“洋山速度” 提高港区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尽管上海港各生产单位保持24小时正常作业,但在去年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然一度出现了下滑。

    洋山港区作为上海港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超大型船舶基本都在这里进行装卸,港区服务升级除了依赖于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天气因素也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在灾害天气影响期间寻找相对适合洋山港区作业的窗口期,成为为扭转逆势的策略之一。

    针对这一情况,上海气象部门基于集合预报和高分辨率模式预报数据,充分结合港口航运用户需求和船舶靠离泊风险阈值,利用了误差订正和成员优选,以及时间滞后和空间领域等方法,研发了大风、大雾、强对流等海洋气象灾害性天气的概率预报算法。

    7月,上海气象部门正式推出洋山港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涵盖了未来十天天气形势分析,分时段、分灾种、分场景、分概率精细化预报,风险灾害防御指引和提示,提醒能见度不良、浪、强对流、大风或台风等恶劣天气情况,帮助洋山港区在天气状况较差时,寻找相对适合作业的时间窗口。

    据统计,2022年7月至11月,上海港经历了3个台风、38次大风、46次强对流和10次大雾过程影响。尽管如此,在精细化气象服务的保障下,洋山港区仍完成896艘次的装卸,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2022年上海港全年完成473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0.6%,连续第十三年蝉联全球第一。

    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上海气象部门提供的洋山港精细化气预报预警帮助港区及时调整相关船舶的作业计划,在保障了港口的安全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洋山港区的通航能力,提高了港区的经济效益,真正将气象信息转化为“港区生产力”。(朱晔 刘飞


  • [打印本页][字号   ][关闭]

上海市气象局官方网站  
主办:上海市气象局办公室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66号 版权所有:上海市气象局
电话:021-54896000 邮政编码:200030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04897号   Copyright©1997-2019 
网站标识码:bm54090001 沪公安机关备案号31010402004850